距许昌城西14公里处有三大古井,即灵井、王井和李井。《嘉靖许州志》对灵井也有记载:"其水色玄而气温,涝不溢,旱不涸,灌田数百亩,每祈雨辄应,民以龙潜其中,故名。"清代乾隆年间的《许州志》把灵井列入"许州十景",名曰"灵泉瑞溢"。
“灵泉瑞溢”是对灵井古井的美称,它原在灵井镇卫灵公庙内,卫灵公乃战国时许国许穆夫人之侄,因数次来许,筑其行宫,卫灵公庙即其行宫遗址,现在灵井镇政府院东南隅。据灵井古井所砌砖石考证,此井当为汉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年深日久,旱而不涸,涝而不溢,故谓之灵井。四十多年前,灵井仍为自流井,其井水通过地下水道由北而南从一石雕龙嘴中流出。相传石龙嘴嵌一铃,水击铃响,悦耳动听,数里之内,有其余韵。北宋《太平寰宇记》有“许昌灵井亦曰灵泉”的记载。明朝正统年间,河南开封知府黄旋赞美灵井泉水“千年闭灵应,九夏挹清凉”。清人甄汝舟亦赞美此泉水“甘甜沁齿牙,澄清鉴眉宇”。清朝《许州志》所载著名画家王治安所作的《灵泉瑞溢图》更是闻名遐迩。
社火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是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礼记?祭法》中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是社神。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发,性格暴烈好战。一次他和祝融(传说火神)作战,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竟把撑天的柱子碰断,顿时天崩地裂,洪水泛滥,多亏女娲炼了五彩石及时把天补好。勾龙见父亲闯下大祸,心理非常难过,于是把九州大裂缝一一填平。黄帝见状,便封他为"后土",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为人们祭祀的社神。乡村祭神的结会,迎神送崇的庙会,朝顶进香的香会,都是社火的变相。
现时,社火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灵井社火包括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灵井镇霍庄村生产舞狮、龙灯、旱船、花灯等社火用品的传统始于清末,已有上百年。近几年,网络与电商成为霍庄村社火道具销售的新渠道,从小作坊到大批量生产,销售额比原来成倍翻,霍庄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淘宝村”。村里的社火道具产品有上千种,产品销往东南亚、欧美以及国内的各个地方,80%的村民都从事着社火产品的加工生产。霍庄村的社火道具产值上亿元,成功入选“2016年中国淘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