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许昌地名文化专栏

许昌地名故事之许国六百年始末

时间:2022-06-16 16:06   来源:   作者:阅读次数

一、文叔受封建立许国

《左传》载:“许,太岳之胤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这就是说,文叔是太岳伯夷的后裔,周武王分封诸侯时把他封到许地,成为“许国”的开创者。因其爵为“男”,所以史书上称之为“许国”或“许男”。

文叔受封来到许地后,授官设吏,并择地建起都城(故址在今许昌县张潘镇古城一带),成了统治这一方的小奴隶主。管辖的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方圆50华里左右,包括今许昌县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这一广大地域,是当时中原地区比较有名的诸侯国。

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与宗法制度相结合,加强了国王与诸侯间的纽带关系,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统治机构,使西周王朝在前期180多年间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奴隶社会的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当时的周天子被尊为“天下宗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诸侯皆听命于天子,谁也不敢犯上作乱和向外扩张,否则就要被天子惩罚、征讨。在这样的情势下,许国地盘虽小,爵位虽低,却能太平宁静地过时光,无忧无虑地建设自己的国家。

我国的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才有确切的记载。许国的历史,直到周桓王八年(前712)始见于《春秋》。这时许国已经传位11世,由许庄公执政。以前的380多年间,只有《周穆天子传》上有“天子见许男于洧上”一句话,其他就无从考证了。

二、五霸兼并许国遭殃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东周开始。周的东迁是政治上的重大变局。此时,王权衰落,天子已无控制诸侯的实力,成了名存实亡的傀儡。而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并且争着当诸侯的领袖霸主。我国的历史进入春秋时期,也就是诸侯之间兼并的时期。最先称霸的是东方的齐国。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取代了周王的特权和地位。不久,南方的楚国,中原的宋国,西北方的晋国和西方的秦国,也都强盛起来,遂形成五霸纷争的大动荡政治局面,使夹在这些强者中间的中小诸侯国深受其害。

许国国小兵微,而地理位置却当南北要冲,在争霸战争中就成了极其不幸的附庸者和牺牲品,许国的威胁首先来自北邻郑国。当时,郑国的都城迁到新郑,领地南到长葛、鄢陵,都与许国毗连。而郑庄公是一个怀有扩张野心、很活跃的政治人物,他要向南扩张,就必须灭掉许国。周桓王八年(前712)七月,郑庄公纠合齐、鲁两国率师伐许,直抵许国都城。郑大将颍考叔手执蝥弧大旗第一个登上城头。郑将子都忌妒他夺了首功,自下暗放一箭射颍考叔,颍考叔坠落城下。郑将瑕叔盈立即上前,持蝥弧大旗又跃上城头,郑军随之而上。许国城破,许庄公逃奔卫国避难,后死于卫。郑庄公虽然想霸占许国,但怕各诸侯干涉,就假惺惺地让齐、鲁两君看怎样处置。齐、鲁二君认为许国没有犯灭国之罪,推给郑伯酌情处理。于是,郑国就令许国大夫百里“奉许叔居许东偏”,使郑国大夫公孙获率兵居许西偏,把许国君臣置于其控制、监视之下。直到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郑国发生内乱,许穆公才乘机回到都城,恢复了许国的主权。从此,郑国视许国为仇敌,接二连三地兴兵侵犯许国。

在五霸纷争中,许国摇摆于强国中间,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而齐、楚、晋都往往拿许国开刀,向对手示威。如周惠王二十三年(前654),齐率鲁、宋、陈、卫、曹等国讨伐郑国,楚国为了救郑,就兴兵围许,引齐、鲁兵来救许,从而解脱郑国之围。据史书上记载统计,在五霸争战的120多年间,许国先后被召唤去参加会盟18次,被迫跟随去讨伐他国13次,自己遭到侵伐11次,其中被郑国侵犯就有9次。

许僖公北惧郑国不时侵犯,南畏楚国强兵压境,就听从蔡穆侯的劝说,卑躬屈膝地拜跪楚王,表示坚决站在楚国一边。结果又得罪了北方霸主,接连遭受晋、郑的侵伐,被郑国夺走展陂、鉏任、冷敦等地,军锋直逼许国都城。嗣位的许灵公寝不安席,不得已请求楚国,迁徙许国于楚境,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涯。 

三、颠沛流离导致灭亡

公元前576年,经许灵公请求,楚国把许国迁于叶(在今河南叶县南),完全受楚国的控制。其原辖地被郑国占领,郑人称之为“旧许”。许迁叶后,郑国仍穷追不舍,怂恿晋国与之联兵两次讨伐许国。许灵公气愤不过,亲自到楚京面见楚王,要求兴兵伐郑,并且发誓说:“师不兴,孤不归矣!”竟然等死在楚国。楚不得已,才兴兵伐郑,而后埋葬了许灵公。

许国附庸于楚国后,国势衰弱,但在楚与吴的战争中,还得随楚国出兵代吴,更弄得疲惫不堪。就这样,仍未获得楚国的照顾,不时令其迁徙。公元前533年,楚公子弃疾当政,把许从叶迁于夷的城父(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仅隔两年,又迁许于赖(今湖北随县稍东北),其原随居民流落到今湘西一带,故而至今该地有些山川名称仍带“许”字,就是许人活动的遗迹。在赖历时二年,公元前529年,楚又令许迁归回叶。后来霸主们通过在宋国召开“弭兵”会议,平分了霸权,彼此不相交兵,使长期的争霸战争才暂时停息下来。在此情况下,楚国左尹王子胜为避免冲突再起,对楚王献策说:“许与郑,仇敌也,而居楚地。晋、郑方睦,郑若伐许,而晋助之,楚丧地矣。君何不迁许。”楚王为本国利益打算,公元前524年又把许国迁徙到析的白羽(今河南西峡县西关外)。过了18年,到公元前506年,楚又令许迁于容城(今鲁山县南)。许国经过这样三番五次的折腾,已是国穷财尽,徒有虚名。而郑国却仍怕许国东山再起,必欲彻底灭之而后快。公元前504年,郑国乘楚国被吴打败的机会,派大将游速帅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御,国君斯被俘获,许国遂灭亡。

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复兴后,又立许国的后裔成(或曰戍)打起许国的旗号,称为许元公。公元前482年,许元公卒,又立结为君。成和结建国何地,史书上没有记载,看起来是徒有虚名而已。此后许国烟消云散,所以历史上有“楚灭许”之说。

到战国时代,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臣瓜分,郑国也被韩灭掉。原许国的领地归于魏,郑国的领地多归于韩。魏国建都大梁(今开封市),曾称雄一时。魏文侯名斯,敬重贤士,“每过段干木之庐,必轼”,四方贤士多归之。段干木是当时有名的贤者,家居“旧许”,相传即今许昌县小召乡段桥村。死后他埋葬的地方称“段墓”,就是现在的段墓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