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许昌地名文化专栏

“文笔耸秀”文峰塔

时间:2023-10-23 11:33   来源:   作者:阅读次数

在许昌城外东南隅,有一座明代建造的高塔,挺拔耸秀,蔚为壮观,被誉为“文峰耸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初叫“文明塔”,后称“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建塔时许州的知州是武进人郑振光。郑氏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任许州知州后,决心改变许州文风转衰景况,一方面将“学宫殿庑、斋舍桥门”,“捐其俸新之”。同时,他支持民众要求,于州城东南兴祥院创建文明塔,“借培地脉,振兴文教”,据《许州郑公创修文明塔记》记载:“相地者言,许东南势下,西南石梁陂陀,若压其上,于形法非宜。诸生亦群进说:‘需建塔则可。大夫(编者注:指郑振光)曰:‘苟有利于吾州,吾何所爱,第惧劳民。民曰:‘大夫为吾许百世利,敢不敬应。......大夫复以其月俸与金矢之羡益之,请于上官,咸报可。乙卯春王正月经始,越八月告成。”自是,许州矗立起一座宝塔。清同治元年(1862)《重修许州文明塔记》也说:“许州文明寺塔建于明万历时,太守昆陵郑公,因许郡地势平衍,无高山大川幽岩奇壑,而文人之显达者亦稀,乃于郭外巽方创造斯塔,取巽方为文明之象。文峰耸翠,上彻云霄,巍然巨观。”

该塔造型之美,气势之雄,居明代河南砖塔之冠。平面八角形,上下13层,通高52米。全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地宫有青石板覆盖,基座由青石构筑须弥座,饰以浅浮雕仰覆莲、卷草花等,古朴典雅。塔身为青砖垒砌,各层壁上皆有窗口,窗口上嵌砌石质圆形窗花,赏心悦目。塔檐为仿木斗拱,翼角处饰雕龙,系风铃,龙欲飞,铃作响,极有韵味。塔门楣上嵌长方形青石匾额一方,上书“文笔耸秀”,为建塔时镌刻,字体工整古朴、遒劲。塔内为八角形砌室,室顶以砖质小斗拱头、叠涩砖、菱角牙子砖相间砌出藻井,甚为优美。各层均有塔心室或塔心柱,并设有龛室,内供佛像。塔内筑盘旋回梯,可登塔顶。塔顶檐部镶嵌着瓷质釉绘的龙、虎、狮、孔雀、玩童托莲等图案,形态各异。塔顶天宫处,置放有一直径22.4厘米、厚1.4厘米铜质镇塔宝镜一面,为明万历四十二年放置。该镜1994年8月1日维修塔时发现,现由许昌市博物馆收藏。文峰塔高耸人云。登临其巅,可俯瞰州城及旷野景色。清乾隆时许州知州甄汝舟有《秋日登文明塔》诗曰:“州城大如斗,旷野平如席。特耸一浮屠,遥补东南隙。插天文笔峰,星斗势可摘。秋深葭半黄,霜晚枫未赤。摄衣登其巅,眼界自开辟。……所涉未觉高,地底渺千尺。凭跳幸勿虚,短吟记游迹。”后纂修《许州志》,把“文峰耸秀”列为许州十景”之一,他复赋诗赞云:“孤耸尖峰削不成,十三层上插青云。分明一管生花笔,书破天章五色纹。”

清同治元年(1862)《重修许州文明塔记》还记载,该塔“历年既久,塔顶为迅雷击坏,国制康熙己亥、嘉庆壬戌一再重修”,道光己酉秋天,大雷雨,塔顶复坏”,咸丰戊午(1858)春,又“自顶及基一律修整,笔峰卓立,顿复旧观”。许州聚星书院主讲张承华在撰写这次重修塔记时,颇有见解地指出:“风水之说,自古有之……风水末也,学问本也,必人杰而后地灵。诸生诚能争自濯磨,文行并饬,学求实用,志在匡时,成桢干之才,具圭璋之品,于以掇巍科,取高第、为大儒、为名臣也不难矣。若但恃风水,而不勤学问,是得其末而忘其本,且使人致慨于风水之无凭,不大负郡伯期望之心也哉?”在迷信风水之说的封建时代,他能发出这样的议论和劝告,实难能可贵。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