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许昌地名文化专栏

蔡顺拾葚奉母

时间:2023-07-20 16:44   来源:   作者:阅读次数

“黑椹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这是旧时一位诗人对蔡顺拾葚供亲、竭诚孝道的赞颂,其故事发生在今建安区椹涧乡。

蔡顺,字君仲,西汉末年汝南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二十四孝子之一。顺少年丧父,侍母至孝,家道贫寒,以打柴为业,因避王莽祸乱移居颍阴县城西椹涧店(今建安区椹涧乡境内)。谁知这里也因连年兵火,土地荒芜,粮食无收,母子二人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能活下去,蔡顺留母亲在家,自己天天外出讨饭,讨到好一些食物带回让母亲吃,自己只吃些残菜剩粥充饥。有时蔡顺到远处讨要,太阳落山还不能返回,母亲惦念儿子,就坐在村头等候,故而今椹涧乡菜园村西的三冈上有“等子寺”遗迹。

后来,樊崇率领的赤眉农民起义军打到颍川,把军营扎在熊耳山进行整编。当时老百姓害怕军队抢掠,富有之家大都逃避躲藏起来。这样,蔡顺要饭就更难了,经常是饥肠辘辘,步履踉跄。一天他走到一片桑树林中,见地上落有不少桑果,便如获至宝,一一捡拾起来,把黑紫色的和青红色的分开放入篮中。回归途中,遇到一队赤眉军,军士们见他篮内的桑果按颜色分作两处,觉得奇怪,问其原故,蔡顺说:“黑紫色是成熟的果子,味道甜,带回家给母亲吃。青红色的发酸,留着自己吃。”赤眉军怜悯蔡顺人好心诚,就送给他白米二斗、牛蹄一只,让带回家奉献给老人,以示敬意。颍川太守韩崇闻知蔡顺孝名,荐为孝廉,顺坚辞不受。其母90寿终,葬于三冈上,称“蔡母冢”,也称“蔡母墓”。为宣扬孝道,嘉靖《许州志》上载有这样一段神奇的传说:“顺母年九十以寿终,未及葬,里中火将延其舍,顺抱柩呼天,遂越他室。既葬,庐墓侧天旦下神鱼四头,置祭墓前。”蔡母冢南有等子寺,后人有《九日登三冈游等子寺》诗曰:“迢叠三冈带颍流,丹枫画出一天秋。半林落叶埋樵径,隔岸芦花夹钓舟。古寺风高传蔡顺,荒台露冷话许由。河山不改游人少,须把黄花插满头。”蔡顺80而终,葬于椹涧村东南洗眉河畔(遗址在双庙杨村北)。

据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河南按察司副使车玺所撰《蔡孝子祠堂记》碑文记载:明朝“颁降孝顺事实,以化天下,凡二百七人,汉孝子蔡顺其一也”。由是,椹涧村一带村庄上的父老,“愿立祠时祭,以风励乡人”,遂在椹涧村东建了一座“蔡孝子祠”,祭祀蔡顺。祠有“正室三楹,门楼三楹,绘事于壁,肖像于堂”,借以“兴起纯良仁爱之心,而成孝友忠厚之俗”。同时,河南按察司佥事包裕撰《汉孝子蔡公题辞》,刻石以记其事。这两通碑,今日尚存。嘉靖十年(1531)重修祠堂时,任辙撰《重修蔡孝子祠堂记》一文,亦刻石留念。今碑已无,文为《许昌县志》录存。有人还记得,蔡孝子祠前的楹联是:“蔡母慈,严以教子;蔡顺孝,奉母动天。”事实上,早于车玺撰此碑文之前,椹涧附近已建有蔡孝子祠,成化年间许州知州邵宝曾有《题蔡孝子祠》诗曰:“古涧原名椹,新祠正依津。一言无盗贼,千载有丰神。风雨林花晚,苹繁野水春。也知贤守意,不独化乡人。”由于蔡顺的事迹被封建社会列入《二十四孝》,所以旧时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蔡孝子祠前有古刹大会,不仅要演唱大戏,而且知州亲率僚属前去祭祀,宣扬孝道,教化世人。

蔡孝子祠西有熊耳山,高冈连绵,祠前有涧水款款流过,加之桑树成荫,自然景色宜人。清乾隆时,以其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结合,选入“许州十景”,名曰“椹感涧流”。知州甄汝舟写诗赞曰:“沃野桑荫紫椹垂,汝阳芳躅记丰碑。一湾涧水清如许,传说当年洗赤眉。”到道光十七年(1837),许州知州萧元吉因见蔡孝子祠“历年滋多,庙貌颓敝”,命“附庙绅民孙炳烁、薛从先等倡捐鸠工,焕然一新”,并撰《重修蔡孝子祠记》刻石留存。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