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区动态

许昌市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巡礼(襄城县篇):践行为民初心 写好民生答卷

时间:2025-09-19 17:20   来源:   作者:阅读次数

20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有力指导下,全县民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担当作为,务实创新,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工作,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不断强化,儿童福利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福利制度建立实施,慈善捐赠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稳步推进,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得到加强,行政区划地名管理更加优化,养老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婚姻登记管理规范化水平持续提高,惠民殡葬改革持续深化,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服务逐步完善,法治民政建设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整体实现跨越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20年每人每月不低于57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仍不低于3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3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20年每人每年不低于4500、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190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672、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78;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2020年的农村每人每年不低于5200元、城镇特困供养对象每人每年不低于8112元,提高到现在农村每人每年不低于8676元、城镇特困供养对象每人每年不低于10920元,失能、半失能、自理特困人员照护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667元、334元、200元。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由2020年的1350元和950元分别提高至1567元和1174元。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年均发放临时救助金11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800余人次。

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改善

累计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3处、农村幸福院23处,改扩建15所乡镇敬老院,全县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14家,各类养老床位达到6228张,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全面落实老年人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实施高龄津贴人脸识别申请和认证办法,建设完成全县60岁以上信息数据库,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基本社会事务全面规范

婚姻登记在实现全免费基础上,实现由规范登记向优化服务延伸,襄城县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流浪乞讨救助更加规范,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00余人次。殡葬惠民政策全面实施,年均为群众减免基本殡葬费用40万元左右。红白理事会实现村(居)全覆盖,火化率逐年提高。2020年以来,共开展乡级行政区划调整2处,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襄城县被评为“千年古县”。

慈善事业发展不断规范

坚持“党政推动,民政牵总,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和“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工作方针,强基础,抓重点,搞创新,促全面,慈善事业迅猛发展,全县形成了以县慈善总会为龙头,各乡镇慈善机构为主体,村(居、社区)慈善工作联络站为基础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县慈善总会共接收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近13734.2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3177.7万元,对各类困难群众实施了救助。

民政系统自身建设稳步推进

全县民政系统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会议精神,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持续推进正风肃纪,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民政形象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视并做好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级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形成了党组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机关党委推动落实、基层党组织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党建对民政工作的政治保障更加有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