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许昌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切实发挥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作用,积极动员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参与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强化政治引领,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风险。一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两个维护”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积极发挥登记管理机关优势,聚焦源头党建、过程党建、业务党建重点环节,通过社会组织成立登记、变更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双随机一公开”、等级评估,严把党建审核关,推动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目前全市通过单独建立党支部或采取联合、挂靠党支部等形式的社会组织有167个,其他社会组织则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方式实现了全覆盖,确保了社会组织始终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严格把好登记“入口关”。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政策法规规定,对新成立的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严格审查各项申报材料,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登记,确保登记注册的质量。据统计,2024年全年共登记成立社会组织36个,注销社会组织79个。与此同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全市重点领域、行业反垄断合规管理培训”宣传教育,配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对部分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开展座谈,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登记管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圆满完成抽查任务,有利保障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三是持续开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2024年全市共依法劝散非法社会组织3个;处置“僵尸型”社会组织145个,其中注销46个,纳入撤销54个,激活45个;制定整治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治理文件,稳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工作,2024年以来,通过减免、降低、规范收费等举措减轻企业负担172.39万元,惠及企业2000余家。
强化职责使命,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筑牢底板、补齐短板、加固长板,夯实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与基础。一是培育壮大新型产业社会组织。近年来,按照省、市重大战略和“一链一协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培育先后成立了许昌市婴幼儿托育协会、许昌市社会工作行业协会、许昌市再生资源商会、许昌市调解协会、禹州市中医药学会等社会团体20余家,在引领行业发展、调解行业矛盾、制定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自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扶持推动行业性社会组织发展。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加强与相关部门对接等方式,推动行业社会组织持续发挥作用。如许昌市房地产协会联合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房地产诉调中心,先后受理房地产类纠纷案件2400余件,调解成功720余件,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最大限度维护了权利人权益。许昌市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积极培育壮大社工组织,充分利用与高校联系紧密的优势,组建了社会工作专家库,搭建社工人才培训实践平台,开发打造“村社小课学堂”、“社区阳光一帕金森人群生命不再抖健康科普服务”、“社区伴成长”—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目前已经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三是鼓励引导商协会发挥招商引资作用。充分发挥商协会链接资源方面的优势,鼓励其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为我市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人才交流方面做贡献。如许昌市企业家协会先后邀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郑州等地企业来许昌考察洽谈,经对接,年产值20亿元的许昌晟泰实业有限公司已成功落户魏都区,还有来自深圳、佛山、郑州等地的6家企业也先后落户许昌;许昌市发制品协会积极搭建平台,培育成立5家发制品企业,年产值上亿元;许昌市周口商会利用周口籍优势,吸引一家周口籍商家入驻魏都区,落地项目资金1亿元。四是引导慈善组织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围绕我市乡村振兴需求,积极发挥慈善组织在税收、政策方面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网络募捐活动。指导市慈善总会做好“乡村振兴 豫善同行”网络募捐活动,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建立市县一体舆情防控网络,并有专人值班值守,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据统计,2014年此次活动全市共募集资金约1632万元;持续做好困难群众救急难专项基金募集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借助“乡村振兴 豫善同行”活动,积极开展困难群众救急难专项基金募集工作,目前已筹资金459.91万元,支出资金222.8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071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化专业优势,彰显社会组织使命担当。一是助推经济发展。扎实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联系广泛、链接资源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搭建银企对接、政商对接平台。如许昌市消费品批发和零售业商会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由许都农商银行为商会授信资金2个亿。常态化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通过减免、降低、规范收费等举措减轻企业负担172.39万元,惠及企业2000余家。在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中,各商协会2024年以来先后撰写调研报告14篇,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参与制定或者修改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文件数20个。二是助力稳岗就业。广泛动员社会组织积极拓展服务空间,挖掘就业需求,通过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就业岗位、设置见习岗位和提供灵活就业岗位等,增强社会组织稳岗就业能力。2024年以来,各级社会组织持续发力,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培训大学生和新就业群体5000余人次,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780余人。三是参与基层治理。动员许昌市老年协会积极参与2024年“敬老月”活动,先后举办舞蹈、戏曲、法律讲堂、健康讲座等活动23次,服务群众上万人;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打造“爱心粥屋”公益品牌项目,免费为环卫工、低保、特困等群体提供免费爱心粥,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充分发挥文体类社会组织优势,鼓励引导戏迷、健步走、舞蹈、棋类、读书等协会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群众15000余人次参与,为“书香许昌、健康许昌”建设添砖加瓦;各级救援类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各类救助救援、公益宣传活动80余次,受益群体7000余人次;围绕“一老一小”,指导社工机构积极开展品牌项目创建活动,其中,许昌草之根社工中心着力打造“关爱我们的身体”儿童关爱品牌,先后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受众群体3000余人次;长葛市社工机构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打造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乐享银铃”“向日葵计划”等服务品牌,累计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