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机构在儿童福利保障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为推动儿童福利机构提质转型,不断夯实儿童福利保障基础,许昌市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围绕完善精细化、多元化服务体系,优化机构内部服务管理功能,实施“开门办院”,探索关爱服务新路径,为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筑牢坚实屏障。
构建“幼有所护”服务体系
许昌市坚持将特殊儿童照护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从精细化入手,探索家庭养育模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持续提升“幼有所护”服务水平。一是实施精细化养育。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将孩子分为多个班组,结合儿童对身体状况实行个性化分级分类护理模式,实现照护养育工作精细化、精准化。建立机构内儿童“一人五档牵一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儿童抚育、康复、教育、社工、医疗档案电子信息系统,记录孩子成长全过程。二是开展家庭式养育。打造“莲城家园”,招募爱心父母入住,营造贴近正常家庭的成长环境,护理人员、院内医护、生活老师、社会工作师等多专业领域协同合作,从科学喂养、膳食优化、智力培育引导、医疗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持续关注并满足孤残儿童的情感需求,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共同守护儿童的成长之路。三是建立“时间储蓄”奖励机制。将机构内护理成效考核与爱心激励有机结合,对在精细化养护中表现突出的护理班组,实行“爱心积分”兑换“奖励性假期”。通过这种制度创新,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措施挂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筑牢“残有优教”融合根基
一是稳步推进特殊教育。在全省首开先河成立机构内公办培智学校,实施九年一贯制公办教育,2024年许昌市社会福利院对外发布招生简章,全面启动“开门办院”,截至目前,招录社会走读生6名,通过盘活优质资源,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惠及更多特殊儿童。二是深化康教融合一体化。坚持“康教护”一体化,开设以学生缺陷补偿、能力开发为主的特色校本课程,用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打通“残障”和“融合”的壁垒,实现“残有所康、残有优教”。目前,设置融合班9个,在校学生105名,实现了适龄儿童学籍管理、均等义务教育“全覆盖”。三是探索服务新路径。统筹培智学校教学资源,整合社工师、康复师、特教老师、护理员等专业力量,主动深入周边社区家庭,将服务对象拓展到非机构内事实无人扶养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为困境儿童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与评估指导,并依据困境儿童实际需求,提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服务。2024年开展“送教送康”上门服务29次,指导成年孤儿安置就业12人,纳入公租房保障7人。
兜实“弱有所扶”幸福底线
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及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等工作,积极拓展服务维度,探索关爱服务有效路径。一是试点1个乡。许昌市社会福利院增加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职责后,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引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示范乡“先行先试”为引领,开辟基层未保“示范带动”工作新路径。项目开展以来,入户走访2904户,摸底排查留守和困境儿童1088名,落实规范建档1012份,推进“一人一档案”“一案一对策”“一策一跟进”精细化管理机制落地生效。二是推动1个县。指导县级民政部门及时对试点进行过程和结果评估,总结做法和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通过示范点辐射带动,链接乡镇(街道)未保站点和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资源,逐步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全方位救助保障体系。三是铺开N个面。围绕保障儿童安全、医疗、心理、社会融入等多元需求,引入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双重介入服务,探索包括儿童心理个案、成长发展小组等服务模式和技巧,开办“许童成长 护翼启航”视频讲堂,开通“3169595”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线并接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平台,打造“呵护幼苗、守望成长”“关注困境儿童 同护心理健康”“同心守望‘未’童护航”等服务品牌,开展“情绪急救”“减压疏导”“美学鉴赏”“神秘之旅”等特色服务活动,开创了基层未保“多元共治”服务新格局。
营造“儿童友好”成长空间
围绕孤残儿童成长成才需求,深挖内部潜力,扩大服务半径,整合专业设施设备与师资力量,不断构建涵盖教育、康复、生活照料等多功能为一体,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儿童友好环境。一是凝聚专业力量,提升保障水平。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发展理念,持续深耕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出台系列加薪政策,广泛吸纳专业人才投身儿童福利事业。鼓励并推荐养老、孤残等领域的技能人才踊跃参与省内及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以此提升服务团队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水平。目前,许昌市社会福利院人才储备成果显著,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达119人,其中37人持有教师资格证,46人拥有社工证,孤残儿童护理员持证率超过 95%。在各项技能竞赛中,福利院团队更是屡获佳绩,共斩获10余项殊荣。二是优化资源整合,拓展服务范畴。进一步整合市社会福利院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持续扩大培智学校招生范围,积极发挥未保中心职能,增设床位50张,重点收住市辖区内重残重疾未成年人。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投入,优化机构内集中养育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内容,让兜底救助保障更精准、层次更多元、服务更贴心。三是细化功能分区,打造温馨家园。针对儿童在性别、类型上的差别,以及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特点,依规合理设置相对独立的生活区域,为孩子们构建更优质的成长空间。同时,投入资金337万元用于福利院提升改造,对院内儿童室外活动场地进行改扩建,升级现有游乐设施,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精心规划,着力打造一个高度契合儿童实际需求、充分满足其身心发展的户外活动空间,为儿童营造温馨舒适、利于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园环境。
许昌市探索实践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的做法得到河南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在2025年度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全省儿童福利工作会议上分别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