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作为地名,来源于三国时期。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定都许昌。曹操许下屯田时,曾屯兵于此,因北有蔡河阻挡,为牧马天然屏障,故名马栏。三国时为魏国许地。
马栏镇隶属于许昌市鄢陵县,位于县境中部。G311、G230国道境内交叉穿过,郑合高铁过境,交通便利。马栏汉代已形成集镇,始于汉、盛于宋、繁荣于明清。北宋时期,马栏是京畿四大名镇之一,曾有过“商贾云集,八方争凑”的繁荣鼎盛。1997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20年被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美丽小镇”、2023被河南省民政厅评为“第一批千年古镇”。
文物古迹
马栏镇境内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中兴国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塔位于马栏镇马栏村兴国寺西侧,六角九层空心楼阁式砖塔,有莲座、塔体、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27米,底围周长18米。据塔刹铭文记载,兴国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1986年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德馨藏书楼位于马栏镇老庄村,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面阔七间,通进三间,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飞檐挑角,叠脊吻兽,围廊明柱,木雕板檐,四角砖柱以人物花草浮雕柱头,风格独特。陈德馨为国民党抗日名将,该楼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操议事台(东汉)位于马栏镇议台村,由土夯筑而成,台高5米,呈椭圆形,面积5600平方,为曹操与幕僚议事之处,2008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蝎子岗遗址出土文物有石铲、石斧、石镰、石刀、石矛、铜镜、铁剑、子母砖、空心砖;陶器有足、缸碗等,多为绳纹、弦纹等,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物。乐陵汉墓群为汉代古墓群。
域内自然村地名
马栏历史悠久,境内地名形成都有其历史渊源,对全镇65个自然村名的来历进行分析,其绝大多数建村于汉代以后,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有:娄家、裴家、吴家、庾寨、夏庄、高庄、唐庄、杨庄、崔马、苏家、牛集、韩井、周营、贾庄、司家、胥庄、姜庄、大田;以地理位置命名的村庄有:乐陵岗、刁河;以历史故事命名的村庄有:康王庙、议台、岗口、郭营、胡(狐)中(冢)。
历史人物
自古鄢陵多贤士,马栏镇尤为突出。三国时期有曹操牧马于马栏,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宋代有泥马渡康王,成就了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明代有“朱明天下鄢半朝,一榜高中五进士”的梁廷栋、梁廷翰兄弟。近代抗日名将陈德馨,在武汉保卫战中以身殉国,2014年被民政部列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些历史名人至今激励着马栏镇人民奋发有为,建设美丽新马栏。
历史事件
据《鄢陵县志》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义军攻克鄢陵,开库济贫,受到鄢陵人民的称颂,在马栏镇姜庄东还有李自成休息时栓马柏树的存在,人称“闯王栓马柏”。
马栏镇是《刁河宣言》的诞生地。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1928年4月,按照刁河会议决议精神,以中共扶沟临时县委的名义发表起义宣言,史称“刁河宣言”。刁河宣言陈述了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痛苦生活,历数了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及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罪行,号召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推翻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夺取政权,建立幸福的新生活。
乡土文化
马栏镇悠久的历史造就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其中一每年农历三月十八马栏庙会远近闻名,方圆百里的群众到此游玩。另外胡中秧歌、苏家唢呐等民间艺术也都享誉周边。许多历史成语典故也都发生于此。“甚嚣尘上”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的晋楚鄢陵之战;语出《世说新语·雅量》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庾敳出生于此。另外“束之高阁”、“沙弥止风”、“胸无宿物”等成语也都与马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